知名紡織企業退市,棉紗價格走弱,節前是備貨沖一波,還是等消息面好轉?
近年來,隨著全球需求疲軟,經濟下行,以及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制裁,導致我國紡織服裝海外訂單縮減,國內需求依舊疲軟,紡織行業需求復蘇受到壓制。國內下游相對偏弱的訂單量形成的負反饋逐漸顯現,對紡織行業構成壓力。在這種背景下,近幾年紡織行業也迎來了調整,一些企業紛紛退出市場。
紡織產業供需矛盾加深
本年度,國內下游企業在棉紗庫存偏高的情況下,又經歷了傳統旺季“金三銀四”的旺季不旺,這使得紡紗利潤處于歷史低位,紗廠當前整體的高開機率或難以維持。然而,降低開機的時間和幅度仍存在不確定性。
一方面,近年來棉紗貿易商的擴張使得紗廠和織廠之間的中間環節增大,導致終端需求不佳的影響傳導速度減緩。目前,紗廠的棉紗庫存尚處于中等水平,雖然存在一定的壓力,但并未達到特別嚴重的程度。另一方面,地區間的紗廠競爭也是影響開機率的重要因素。新疆紗廠相較于內地紗廠具有顯著的成本優勢,因此其維持高開機率的能力更強。這兩方面因素共同阻礙了本年度紗廠開機水平的下降,使得短期內棉花消費量仍然保持在一定水平。然而,我們也需要注意到,如果終端需求持續不佳,這種弱勢最終將傳導至紗廠端,導致棉花消費量的降低。
當前國內棉花供應相對充足,但新年度棉花存在減產預期,遠期市場供應偏緊的判斷逐漸強化。消費方面,三月旺季不旺,而新出臺的新疆產業政策新增了地產化纖原料使用補貼,對棉花的需求有所抑制,對棉價形成拖累。4月19日,鄭棉主力合約收15825/噸,跌195元/噸。
“銀四”有效需求仍不足
近期,下游客戶反饋市場行情沒有明顯利好趨勢,后期市場形勢依然嚴峻。多數企業表示,內需市場壓力較大,將盡量減少產品庫存。有企業表示,未來訂單季節性將不再顯著,旺季不旺、淡季不淡將成為常態。
春節后,國內下游企業快速恢復高開機生產,但新接單不及預期,以生產年前訂單為主。在下游高開機與內外價差倒掛的支撐下,鄭棉維持高位震蕩。受原料波動影響,企業提價意愿較強,但下游對提價接受度不大,后續企業生產經營將面臨困境。訂單情況不理想,主要以生產常規品種為主,產品庫存小幅增加。目前看“金三銀四”難兌現已成定局,企業普遍存在悲觀情緒,不看好上半年行情。
面料市場方面,隨著市場淡季的到來,工廠以去庫存為主,價格走向未知。下游需求仍維持清淡,外銷市場較內銷略好,有回暖跡象。預計短期內市場延續當前態勢。
紡織企業節前要沖一波嗎
當前,紡織市場“金三銀四”傳統旺季總體成色不足,原料價格居高難下,下游承受能力有限,產品漲價困難。紡織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面臨更多挑戰。那么企業在這種情況下,到底要如何突圍呢?
專家表示,當前行業形勢總體較為困難,雖然多數參會企業仍能保持產銷平衡甚至產銷兩旺,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產品銷售價格難以跟隨原料成本上調,企業經營利潤下降明顯。參會企業家們一致認為,在當前形勢下,企業更要做好產品以及市場定位,只有堅持把產品品質、生產成本以及服務質量做到極致,才能在當前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當然,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行業春夏訂單有所增長,棉紗價格日前雖有小幅回落,但隨著植棉工作的逐步開展,從供應面來看,存在再次回升的可能。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棉花,化纖,粘膠短纖價格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落,所以企業應當選擇適當備貨,既可以應對新增訂單,也可以避免由供需變動帶來的成本損失風險。
來源:全球紡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