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觀情緒發酵,鄭棉刷新前低,美棉下破重要支撐,國內供強需弱,紡紗產能過大和消費下降
鄭棉上周反彈未站上14800元/噸后連陰,外盤跌破前期支撐帶動鄭棉回落,國內棉花市場近期在自身基本面驅動有限的情況下整體跟隨外盤波動為主,昨日開盤鄭棉大幅下跌,同樣跌破前期的震蕩箱體,刷新前期低點。7月25日,鄭棉主力合約盤中觸及最低的13990元/噸,最終下跌280元收于14060元/噸,跌破前期低點14340元/噸,創15個月新低。當日,棉紗期貨主力價格也跟隨鄭棉持續回落,下跌370元,收于19525元/噸。此前,中國紗線網指出,需求略有起色但不足以支撐棉價向上,疊加滑準稅配額,預計鄭棉短期或將繼續偏弱運行。
近期期貨市場表現
隔夜ICE美棉繼續下挫,主力12月合約報收68.69美分/磅,日跌1.21%,創 2021年以來新低。美元指數回落限制跌幅,美國棉花生長優良率改善及需求憂慮令棉價下行,USDA報告顯示生長優良率回升,出口銷售凈增創市場年度低點。技術面ICE美棉低位下破,下跌空間打開。
國內鄭棉主力合約跟隨外棉下跌,跌破前期低點,晚間夜盤跳空低開反彈,14000關口附近有支撐,但整體技術面偏弱偏空。基本面因國際棉價下跌、進口利潤大、商業庫存同比偏高和進口成本低壓制棉價。未來棉價走勢需關注需求端好轉或宏觀預期轉好帶動,目前動力不足,需等待壓力釋放和需求好轉。
鄭棉破位原因包括:美棉下破重要支撐,拉大內外棉價差,使國內紡織產業面臨困境,可能導致鄭棉補跌;宏觀方面市場擔憂情緒加強,拜登退出選舉,特朗普支持率高,若其當選市場擔憂貿易爭端重來,經濟和需求預期受拖累,金融市場動蕩顯示對經濟衰退的擔憂。
國內供強需弱,商業庫存高,新花長勢好,供應充足,需求淡季超預期,紗廠虧損開機率低,訂單未明顯增加,“旺季不旺”預期強。總體鄭棉短期難言見底,配額政策未發布,不確定性仍存,若發放進口配額傳言落實,盤面或進一步下行,但棉花成交放量、紡企補庫積極形成弱支撐,紗廠開機率低和貿易商低庫存下,后期旺季需求好轉或有提振,宏觀方面大選結局尚早,衰退非短期形成,對棉價走勢不宜過于悲觀。
目前來看,棉花行情呈現震蕩下行走勢,盤面表現偏弱。對于棉花后市行情將如何運行?
相關機構觀點匯總如下
建信期貨指出,國內市場方面,新疆棉多處于開花盛期階段,今年規模性的極端天氣較少,氣象條件對棉花生長總體有利,棉花漲勢明顯好于去年,豐產預期較為強烈,當前產量預估在580-600萬噸。需求方面,7月上半月下游織廠接入少量打樣訂單并補庫棉紗原料,但持續性較為有限。目前紡織企業織廠開機率仍以走弱為主,紗布價格也是穩中偏弱運行,整體而言下游仍處于淡季行情階段。
冠通期貨指出,新疆植棉面積降幅有限,且疆棉長勢良好,單產有提升預期。降雨過后,南北疆天氣晴好,但降雨預期減少,邊際上關注旱情抬頭情況。需求上,下游傳統需求淡季,不過隨著江南大范圍雨水暫緩,棉紗購銷有所升溫。棉花銷售量同比依然偏低;下游紡紗開工偏低,接單一般,紗線出貨有所好轉,原料依然剛需補庫為主。紡織開機持穩,增量訂單有限。臺風“格美”將登陸,進一步施壓下游購銷,疊加美棉優良率轉好,短線棉價或繼續承壓。上方長線空單可逢低部分止盈。
國信期貨分析稱,中國需求減少以及股市弱勢打壓棉價。市場預期美棉單產提高,據美國農業部,美棉優良率53%,較去年同期高7個百分點。短期美棉打破70美分左右支撐,技術圖形轉弱。鄭棉夜盤走軟,外盤回落帶來拖累。國內短期基本面較弱。但棉紗庫存有所下降,市場對于旺季存在預期。下方空間或有限。操作上建議以短線交易為主。
天富期貨指出,國內棉花市場近期在自身基本面驅動有限的情況下整體跟隨外盤波動為主。國內市場方面,新疆棉多處于開花盛期階段,今年規模性的極端天氣較少,氣象條件對棉花生長總體有利,棉花漲勢明顯好于去年,豐產預期較為強烈,當前產量預估在580-600萬噸。需求方面,7月上半月下游織廠接入少量打樣訂單并補庫棉紗原料,但持續性較為有限。目前紡織企業織廠開機率仍以走弱為主,紗布價格也是穩中偏弱運行,整體而言下游仍處于淡季行情階段。同時,近期市場有關于在月底發放滑準關稅進口配額的傳言,若后續政策落實則供應端承壓,內外價差繼續收斂,盤面仍有進一步下行空間。
企業開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紡紗產能過大和消費下降
當下棉紡企業生產形勢較差已是不爭的事實,開機率不斷下調,利潤持續下降,尤其內地紡織企業生存狀況更艱難。可是,在全國紡織集聚區調研時發現,依然有部分紡織企業計劃繼續擴大生產規模,這樣的情況不免讓人擔憂。目前國內紗錠規模達到1.1億錠,紡織產業人士普遍認為這一規模已經處于嚴重飽和的狀態,市場內卷得非常厲害。一位紡織人士表示,現在企業生存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部分地區企業開機率已經降至3成左右,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紡紗產能過大和消費下降。新疆紗錠數2450萬錠,在成本優勢下,紡企均實現了良性運轉,未來產能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張,新疆棉的就地轉化率還將進一步提升。對內地企業來講,缺少優惠政策前提下,距離棉花資源地也較遠,紡純棉紗的優勢在明顯下降,隨著新疆紗支質量的提升,未來內地紡企的壓力會更大,飽和的市場未來必然經過優勝劣汰。在這樣的背景下,繼續盲目增加紡紗規模并不是明智的選擇。盡管有些企業在走差異化道路,刻意避開新疆紗線品種,但是在總產能過剩的背景下,產業發展已經進入一片紅海。另外,近年來,我國服裝出口連續下降,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9月至2024年4月,我國服裝出口950.81億美元,累計同比減少56.4億美元,累計同比減幅5.6%。隨著越南等國家對我國紡織服裝市場的替代量越來越多,我國出口市場形勢不容樂觀。在這種形勢下,依靠傳統的規模化出效益已經不適應現在激烈的競爭,企業應該聚焦提升新質生產力,真正實現精專特新的產業迭代。
來源:全球紡織網